从污名化到全面回归,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胡适已经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也说明,真正的思想,可能被权力封锁一时,却不会被彻底灭绝和湮没。
文丨张弘
1957年2月16日11时至15点半,毛泽东召集相关人士在中南海颐年堂讲话,涉及胡适的话是:
“过去批评胡适,取得很大的成功,开头我们说,不能全抹煞胡适,他对中国的启蒙运动起了作用。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能抹煞。
胡适说,我是他的学生。他当教授,我当小职员,工资不一样,但我不是他的学生。
现在不必恢复胡适的名誉,到二十一世纪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过去因为是斗争,所以讲缺点,今天也不必平反。今天他是帝国主义走狗。到二十一世纪,历史上还是要讲清楚的。”
毛泽东的讲话贬损了胡适。正如我们今天所知,胡适决非帝国主义走狗。在21世纪的17个年头,胡适终于回归。尽管当下还无法“讲清楚”,但是,胡适的对他热爱的民族与国家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前不久,“胡适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
这是1949年之后,胡适曾经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首次举办以胡适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它是一个信号和标志:曾经在大陆声名狼藉,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胡适,在时隔大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堂堂正正地回归了他所眷恋的故地,那些泼在胡适身上的脏水和涂料,经过岁月的洗涤后被冲刷得一干二净,而胡适引领的方向,至今仍然是中国人共同奋斗的目标。历史的公正,经过时间的磨砺之后再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回首胡适由“战犯”回归文化巨人和思想先驱的历程,这条路太不平坦。
1949年前后,胡适被宣布为战犯。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中,就有批判胡适的现象出现。1951年11月6日,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钱端升发表《为改造自己更好地服务祖国而学习》,表示要承继“五四”的光荣传统,“宣布胡适的思想为敌人的思想”,清除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顾颉刚在一个批判胡适思想的座谈会上发言,指出“胡适是政治上的敌人,也是思想上的敌人。唯有彻底清除他散播的毒素,才尽了我们的职责。”另有人批判胡适的治学方法,如北京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游国恩发表《我在解放前走的是怎样一条道路》;还有人的批判胡适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家楫发表了《批判我的旧思想》;有人批判胡适派的第三条道路。山东大学副校长陆侃如1952年2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加紧改造思想,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1954 年10 月10 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山东大学学生蓝翎、李希凡写的《评〈红楼梦研究〉》。10 月16 日,毛泽东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信中说: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随后,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周扬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成立了专门批胡的机构,即周扬所称的“讨胡委员会”。
一时间,批判胡适座谈会高频率举行,批判胡适的文章频频发表于各大报刊。其时,知识分子已经没有择业和流动的自由,不仅郭沫若这一类人悉数上场,充当批判胡适的急先锋,许多胡适的故友、旧交和学生均站出来批判胡适,甚至胡适留在大陆的儿子胡思杜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直到1956年,批判胡适的文章才渐渐减少。三联书店出版的八大册《胡适思想批判》,即是这场运动的成果。其后数十年,胡适的名字近乎消失。
对于这场运动,余英时先生认为:“1950年代初大陆对胡适展开全国性的全面‘批判’,今天从思想史角度看,正是对他最高的礼敬。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捧胡适,只是讲客观的历史。我的结论是:他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
不仅如此,国民党在台湾也从来没有放松对胡适的围剿,蒋介石表面对胡适客气,日记里却多次大骂胡适。蒋经国一直组织力量,利用报纸、小册子等批判胡适;在文化上,新儒家如徐复观等人对他则极尽辱骂之能事。即使在自由主义阵营中,激进派如殷海光也认为他过于软弱,不肯与蒋介石公开破裂。
1916年9月,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封闭十年之后,中国大陆终于开始改革开放,而台湾也进入了民主化。胡适的回归,伴随了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过程,对于胡适的评价,也才渐渐趋于公正。被污名化几十年后,胡适显示出“春风吹又生”的勃勃生机。王元化、李慎之、舒芜几位先生晚年的文字,都明显透出“回向胡适”,许多当年批判胡适的人,事后也表示了忏悔。
尽管如此,无论是胡适本人的思想,还是有关胡适的研究,也还存在着很多禁区。然而,从污名化到全面回归,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胡适已经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也说明,真正的思想,可能被权力封锁一时,却不会被彻底灭绝和湮没。今天的学者和文化人,可能在思想、学术等各个方面都超越了胡适。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20世纪的播种者;他留下的思想遗产,也将在今后数十年惠泽那些勤于思考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