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学者 胡适(1891—1962)
幼名嗣縻,行名洪骍,字适之,号冬友。父为“治朴学、工呤咏”的大学者胡铁花。1893年随父母到台湾,1895年随母回乡,入蒙馆读书。幼年已识千余汉字,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1904年随三兄赴沪入梅溪学堂,开始接触梁启超、邹容、严复等人的著译;1905年改进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和文章。1908年主编该报,不久转入中国新公学。1910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美生,入康奈大学习农科;1912年改习政治、经济兼治文学、哲学;1914年毕业,得学士学位。1915年转入哥仑比亚大学哲学系,从杜威习哲学。1916年,经汪孟邹的介绍,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提出白话文学主张而享誉国内。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考试后即应蔡元培、陈独秀之约回国任北大教授,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全权大使,1942年解职后留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活动。1946年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被聘为总统府资政,未及三月,去职赴美。1958年离美抵台北,就任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去世。他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被欧美诸大学授予36个博士学位。一生著作宏富,其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尝试集》等。